最近阅读了诺曼大师的《设计心理学:日常的设计》,发现书中的许多知识,虽主要针对工业设计,但也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,我想作为一名UI设计师,也必须要有心理学的知识,准确地了解用户的心理、活动,才可以做出让人们喜欢的设计。
在《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》中有一句话,让我记忆犹新:
一旦能够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,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它,你就会掌握它,拥有它,使它在你的掌控之中。
诺曼大师向我们说出了五个词:示能、意符、约束、映射、反馈,还附加了第六个:概念模型。
那么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,又是否存在于UI设计中呢?
示能,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,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
听起来晦涩难懂,但书中给出了几个例子:一把椅子提供了支撑、一面玻璃提供了视觉通透性。这是对于我们人来说,但对于一只蚂蚁来说,一把椅子可能意味着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塔,对于一只尝试穿越窗户的鸟儿来说,一面玻璃可能就意味着一场血案。所以,示能往往与其受用对象有关,既然示能如此的多变和不确定,我们如何才能为正确的用户提供正确的示能呢?
所以,有了意符。
意符,是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。我们来看看书中给出的例子:门上的把手、标识(推/拉)、书签,甚至是火车站台上的行人(意味着火车是未到达还是已离开)。
想必到这里,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UI设计中最基础的一环——
更准确的说,是功能图标
手机里的电话、联系人、短信图标;电脑上的回收站、文件夹图标。
相信许多接触UI的同学都是从临摹这些图标开始的,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:这些图标是用来做什么的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标?
“这是为了告诉用户,点我可以打电话。”
那为什么它可以告诉用户点它就可以打电话呢?
“因为它就长电话这个样子啊。”
所以我们得出了答案:
一个电话图标告诉用户点这里可以打电话
不过,这也恰恰说明了UI的一个重要特质:所见即所得。
我们都知道UI一般代指GUI,即图形用户界面,但在GUI出现之前,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CLI,即命令行界面,人们通过输入各种代码命令完成操作,显然这是极其复杂的,所以当1973年施乐公司推出第一台使用鼠标和图形界面的电脑Alto时,所有人为之震惊,我们早已习惯了GUI,以至于将它的名字都省去了1/3.但我们要知道,GUI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当然,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拟物化到扁平化的转变,在初期,设计师极尽所能地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向用户说明功能,但经过长时间机器与人的交流,拟物化图标显然有些累赘,如今,几个同心圆就可以让用户知道这是相机,甚至三条横线就让用户知道这是菜单。所以,一个图标最重要的,不是多么华丽的视觉效果,而是它是否可以很好地起到意符的作用。
我们是设计师,而不是艺术家。
我们继续来看,约束,顾名思义,在我们地日常生活中很常见:锁孔的形状让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方向插入钥匙,门的结构决定了是要推还是拉。
那在UI设计中是否有约束的存在呢?随手在手机上截一张图,图标的形状、之间的间距,界面的大小,约束了在这个界面上可以如何摆放图标,又或是iOS和Android的设计规范,约束往往默默无闻,但正是许多的约束,让我们的设计看起来和谐而赏心悦目,设计在约束中创造精彩,这也是设计的魅力所在呀。
映射,表明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。这一概念,对与我们的设计至关重要,不知道大家在学生时期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。
“小明,把讲台上面的灯关了”。你走到教室前门口旁的一排整齐的开关前,啪的一下。把教室最后排的灯关掉了,在同学们细碎的笑声中,在你不懈的尝试下,终于关掉了正确的灯,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回到了座位。开关与灯的位置之间就是一个极差的映射,开关成线性分布,而灯却成矩形分布,根本无法区别出哪一个开关对应哪一盏灯。
在UI设计中,映射也时常出现,小圆点的分布与数量与界面的分布相同,每一个图标和它的名称紧紧相靠,手机打开任务管理器,应用会按照打开的时间顺序排列。
映射指导我们向用户提供正确的信息,反馈更是如此。
反馈,一些让你指导系统正在处理你的要求的方式,显然,反馈在UI设计中无处不在。
点击图标,图标立刻高亮,状态改变;系统加载时,立刻出现各种Loading动画、进度条,加载完成时立刻提示成功;滑动页面时立刻出现的滚动条……
所有的这些反馈,起着重要的作用,让用户清晰地了解到当前所处的状态,而且还要有一点,反馈必须要即时迅速,当没有反馈或者反馈不及时时,往往对用户意味着系统崩溃。
以上的五个元素:示能、意符、约束、映射、反馈。各自都有其指导意义,而概念模型则是有这些元素相互合作组成,当我们使用一款产品,冰箱也好,手机也罢,我们之所以可以正确轻松的使用,就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有一个这样的模型:这样可以打开冰箱门、这里可以控制模式、这样可以开机,这里可以下载应用……
所以,良好的示能和意符、合理又不让人讨厌的约束、准确愉悦的反馈和即时的反馈,共同构成了一个易于理解,受人喜爱的概念模型。
所以,下次当我们分析一款产品,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,它的意符是否准确?反馈是否即时愉悦?它是否准确地传达了信息,满足了用户的期望?
第一篇原创文章,感谢阅读。
写的非常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