乍一看,有点标题党惯用的伎俩对吧?
不过,今天我要给你分享的,是真实且忧伤的故事,而且还出现过好几次。
事情是这样的:
我和甲方沟通好大概需求后,安排设计师直接和甲方对接,微信加上。
设计师先友好的打了个招呼:您好,我是您的设计师
2分钟后,甲方回复了:你好,要得比较急,尽快哈
接下来,就是悲伤的故事了,我直接模拟一下聊天记录,放图:
如你所见,设计师发完两句,就被甲方给拉黑了。
同时,甲方找到我反馈,要求我重新安排一个态度好点的设计师。
说实话,我的内心是有点懵逼的,前后交接好才不到 5 分钟。
于是我找设计师,拿聊天记录,立马发现了问题所在,果断重新安排了一位设计师,同时还得安慰设计师,并教他怎么做。
好了,思考一下:你有发现上图中,设计师存在的问题么?
有服务经验,或者比较年轻的同学,应该发现了。
主要的问题,这个设计师发“微笑”的表情,顺手发习惯了。
因为这个表情的设计原因,主要是眼部,会给人一种假笑的感觉。
引申而来的,则是尴尬、嘲讽、高冷、鄙视,通俗来讲就是:脸上笑嘻嘻,心里mmp。
总之,传达出一种不友好的情绪,沟通的时候,会在不经意间冒犯到他人。
尤其设计师,实际是提供设计服务,如果传达出一种不友善的情绪,就容易导致合作的失败。
所以,我们在日常服务时,要注意到一些表情包的使用,以及一些词汇与语气词的使用。
合理的使用表情包和语气词,既能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,传达一定的情绪;
也是对自身形象的包装,让他人对我们的感觉更为立体、形象。
以我自身的经验来举例说明:
当我服务年轻的客户时,更倾向于使用活泼的表情包,文字用语上也让自己更显年轻化,称呼往往会用“你”,而不是用“您”。
当服务商务男士,或者正式需求的客户时,我倾向于不使用表情包,多用专业词汇来沟通,称呼尽量使用敬称“您”。
而当我服务女职场人时,会多使用短句,多用“嗯呢”、“对的”之类的肯定词,且句末会带有“哈”、“喔”、“哦”之类的语气词。
服务不同的客户,使用不同的用语,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自我的包装。
可以让年轻的客户觉得我懂他们,让商务人士觉得我够专业,让女性觉得我好沟通。
甚至有时候,有些男同学会认为我是知性大姐姐,虽然我其实是个纯正的直男。
而更多的时候,是让甲方更加的信赖我,沟通也更为顺畅,很多时候,会指定我去沟通服务。
好了,扯回来
除了“微笑”这个表情,还有“呵呵”也要慎用,它表达的意思和微笑差不多,尤其让年轻人比较反感。
表情包、语气词之外,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,那就是标点。
有一些朋友很喜欢使用感叹号,用它来传达自己重视的情绪。
而实际上,感叹号会给人一种过于强调,逼迫的感觉。
我们提供设计服务,用词用语应该尽量专业,少带个人情绪,减少沟通中的压迫感,使沟通更为顺畅。
很多时候,良好的沟通能够减少服务过程中,很多不必要的麻烦,给自己省很多事情。
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:
某设计师作品都做完了,结果甲方硬是不满意,换个设计师沟通之后,作品几乎没改动,最终却完美通过,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实际上,只是后面的设计师,在沟通服务上,经验更加丰富。
那么话说回来,用
也不是,作为设计师,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,善用各种信息来源,为我所用。
要知道,还是有不少70、80后,喜欢使用来表达自己满意、开心的情绪。
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,就不能钻牛角尖,觉得甲方对你有意见。
同时,可以根据对方使用的表情、语气词,来判断对方的大致年龄、性格喜好等。
针对不同的客户,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,提高沟通效率。
同样举个例子,比如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,他们可能在沟通的过程中,喜欢用为微笑表示认同。
这时候你大概就要明白,这位老师年纪可能不小了,经验丰富往往不太能接受年轻化的风格,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保守一些,使用一些常规化的设计。
而如果在沟通的时候,对方时不时的发,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呵呵”,“不知道说的对不对,呵呵”。
这时候,要控制自己的怒气值,明白对方可能是公务员,或者70、80后男性。
在沟通的时候,就要多表示认同,肯定对方所说的,同时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,一般情况下,他们都会听你专业的想法。
结个尾,客户服务与沟通,是很多设计师经常忽略,但又十分重要的一部分,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成单率很高,有些人水平不错,成单率却很低的原因。
拓展一下,客服、销售及其他服务业,原理思路都是一样的,沟通的时候,合理的进行自我包装,能极大的提高沟通效率,并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。
终极一问:你之前经常用“微笑”这个表情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