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天奇。
上周,我在公司里做了一场PPT培训,结束后,培训负责人送了我3本书,其中有一本我早有耳闻: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。
在阅读之前,我以为这是一碗过时且充满说教意味的管理学鸡汤,但当我翻开,仅仅读了开篇,还没了解到这7个习惯是什么的时候,我已经被吸引触动,心里填满了想改变的欲望。
如果你曾经对这本书感兴趣,或者,你也想成为一个自律高效的人,这3点收获,我想分享与你,不止适用于工作,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。
越是痛苦,越会痛快
宇宙飞船想要升空,必须在刚发射的几分钟内,摆脱巨大的地球引力。前几分钟所消耗的能量,比之后几天,几十天,几十万公里所消耗的能量还要大。
习惯也有着强大的引力:如果你习惯了熬夜,习惯了拖沓,想要第二天就变成一个自律高效的人,难于登天。
要根除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,仅凭一点点的毅力是不够的,所以,当你尝试改变,却没有收获时,请别放弃,请别心急,「起飞」需要极大的努力,可一旦成功摆脱负面的引力,迎接你的将是广阔天地。
1年前,我下定决心,要保持公众号的每周更新。起初,每天我都活在没有选题的焦虑之中,一篇文章的产出,少则3天,多则1周。
到现在,虽然也还是每周1篇的原创,但对于写作的焦虑已经少了很多。因为我已经清楚的知道,我可以在周末完成一篇,当灵感爆棚,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。
以后,我也会提高更新的频率与质量,但我也知道,即使是将每周的原创数从1变为2,仍然需要我付出极大的毅力。
一个习惯的改变越是痛苦,养成后的习惯,越是痛快。
别杀了「下金蛋的鹅」
在讲解何为「效能」之前,作者先用一个寓言故事,讲述了「产出」与「产能」的关系。这个故事,你也许听过:
有一个贫困的农夫,突然在他的鹅圈里发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,这只鹅,每天都会下一枚金蛋。不久,农夫就变成了富翁,可财富的快速积累也让他变得贪婪又急躁,他迫不及待地把鹅杀掉,想将所有金蛋全部取出,谁知,鹅的肚子里一枚金蛋也没有,他再也无法得到金蛋。
在这则寓言中,金蛋,就是「产出」,而这只每天产出一枚金蛋的鹅,就是「产能」。
如果不顾产能高低,一心追求产出,后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急功近利,往往会毁掉最宝贵的资产。就像,你如果连续通宵做了很多份PPT定制,钱也许赚到了,但毁掉的,却是最宝贵的健康,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。
坦白讲,我虽然能这么冷静的写出来,可我也是一个经常浮躁的人,小到焦虑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人看,这次的PPT定制能不能顺利完成……大到焦虑我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……
所以,我很感谢这本书,即使我现在仅仅是明白了「产出」与「产能」的关系,但这也足够让我意识到焦虑的源泉,让我不至于,总是妄想在产能不足的时候,做超出产能的产出。
慢慢来,才会比较快。
光有技巧远远不够
在生活中,有这样一类人:他们口才极佳,八面玲珑,和身边所有人关系都处得很好,可越是了解,越是不想和他们长久的相处。
究其原因,就是他们拥有高超的沟通技巧,却缺乏内在美好的品德:热情与熟络,是别有用心的虚情假意;优秀的口才,是为达目的的巧舌如簧。「大声喧哗」反而难以入耳。
而技巧之于品德,正如行为之于思维。
就像做PPT,如果缺少结构化的逻辑思维,缺少一定的设计思维,再怎么勤奋努力地打磨,只会更快地完成一份糟糕的作品。
我们越是能认识到思维方式的不同,越是能够让自己从根本上改变,思维的转换,有着撼天动地的力量。
当我们改变了底层的思维,表层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。
举个自己的例子,当我刚刚学会一些PPT美化技巧时,觉得自己牛逼坏了,遇到所有不好看的PPT,都觉得对方不如自己。但很快,我发现,单从颜值评判一份PPT的好坏,是多么愚蠢的行为。
从那之后,我尊重每一份认真产出的PPT,因为我认为,他们其中都包含了制作者的心血,所以,当现在有人拿着自己做的PPT,来找我请教问题时,我也再不会说「这份PPT好丑啊」,而是会说「这么优秀的东西,这么呈现,可能更好一点」。
当我跳出了PPT颜值的陷阱,收获的,是一片关于内容、关于表达的宝藏。
想要获得微小的进步,就改变行为,想要获得巨大的进步,就改变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