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,大家好,见字如面,我是常小二。
昨天跟一位朋友聊天,聊到了关于日常的灵感收集话题,朋友说到自己灵感库收集了好几个G的灵感图,涵盖了很多行业类型,但是遇到真实的内容需要创意和设计时,这些灵感图反而用处不大,就算找到一张跟内容相对匹配的图,还得花时间去模仿,耗时耗力,还没开始做,就感觉已经很无力了。
是的,平时当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,会下意识的拍照或者收藏,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复刻拆解,多学习别人的设计结构,配色,风格等等确实有利于加深对设计排版技法上的理解。
如果是要提升自己的原创能力和原创思维,那么就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复刻上,还应该带上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作者的设计意图,但是往往这重要的一步也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。
了解我的朋友知道,我喜欢在生活中带着目的性去发现和寻找灵感,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,不管是地铁里的广告或是文创店里的一个玩具,我都会停下来,用手触碰来或是拍照等等来感知它们,然后问自己,它吸引我的点在什么地方,去短暂的思考。
以下是精选之前写的关于PPT思维类的文章推荐给你:
比如,上周在等地铁的时候,发现了一张灯箱广告:
拍照的目的因为第一眼看上去,单纯觉得熊猫很萌很可爱很四川。
然后进一步观察画面,就能看到
画面风格:卡通漫画,配色:绿色、红色、黑白,字体:某某体,画面元素:熊猫、竹子、丝带,设计手法等等。
那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点呢?
其实不是马上去网上找同样的素材或类似的素材,去模仿一个类似的画面,比如:
这样做的意义对自身知识面的拓宽并不大,而是去尝试去理解画面的意义。
再回到画面上:
阅读主题文字:
四川观察,正在观察你
四川观察抖音:全国省级媒体账号排名第一
那么,如何将四川观察几个字形象化,通过四川的IP形象熊猫作为代表作为要素主体,那如何体系观察呢?那么就可以用到与熊猫有关系的物体,比如熊猫的食物竹子来打造场景,这里巧妙的将竹子作为辅助元素,来突出主体熊猫,营造出一个缝里观察的过程,非常的聚焦和吸引人的目光,加上竹节上的红色丝带作为内容的载体,醒目又不抢主视觉的眼。
那么通过对画面的简单解析,就能学习到,如何让内容可视化,如果文案中的文字是地名或是名词,那么就可以去找到大家耳熟能详的IP,让它来帮助我们进行视觉化,就像如果变为西安观察,我们是不是就能想到主体元素可变更为兵马俑的形象了,竹子的遮挡元素可变为老旧的城墙等等,让场景中的元素内容彼此之间有联系。
同时,我们还能学到这种排版技巧,通过遮挡穿插的效果来聚焦主体,让画面更有层次感。
就像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电影海报里看见一些类似的图:
大家阅读内容,就很容易发现,这种设计手法,用与主体相关联的图形作为修饰辅助元素来突显和聚焦主体。
那么,在PPT中也可以通过形状来做成类似的手法来突显主体,让画面看上去更有层次感。
以上内容主要想表达的点就是在于,我们在看一张灵感图时,一定要带入自己的思考,看到某一个喜欢的画面,先问自己,触及我的点有哪些,然后别着急马上去复刻,而是先去理解下这张图的用意,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,才能最大化的将这张灵感图片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。
💪👍👍👍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