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我是天奇。
最近,同事送了我一本日本作者的书《你就是干不过写PPT的》,这本书中,没有太多关于PPT页面呈现的知识,更多的是让读者明白:什么是一份好的PPT提案、如何让自己的PPT更有说服力……
有些内容,也许很基础,但我仍然忍不住将这些小收获,分享与你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为什么你的汇报没通过?
当我们去汇报一份PPT的时候,一定是很紧张的。台下做的,要不是领导和同事、要不就是客户和用户,很容易出岔子。
这其中,也许是因为PPT太丑,不忍直视,但更多的,一定是因为这份PPT的结构混乱、说服力欠佳。那么,什么是一份有说服力的PPT结构,以及如何增强说服力呢?
一份好的PPT结构是什么?
好的定义,有很多种,但书中作者的观点,让我印象深刻:所谓好,就是能让观众听下去,并相信。如何达成这种效果呢?有3步:「统一目标」→「找出问题」→「提出方案」。
接下来,我们一个个来看。
2.1 什么是统一目标?
统一目标,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,这句话听上去简单,但却是一切得以进行的基础。我们来看个故事:
某公司的开发负责人在公司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产品开发提案,内容是「基于新技术的办公椅」,卖点是「减轻员工疲劳度」,并且已经和大学实验室合作,验证了这方面的优势,注册了专利,其他公司很难模仿,可以说是个革命性的突破。
可最终,提案并未通过,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?
因为他的提案,并没有解决在场的,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疑虑: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关心这个产品能否卖出去、利润是否高;生产部门担心产品质量是否会有问题、生产难度是否大;财务部门关心预算是否超标……
也就是说,这份提案,并未认真思考,所有参会者「重视什么」。
不管是做PPT也好、做一场汇报也好,「思考对方重视什么」,是一定要第一个想清楚的问题。
2.2 到底什么才是“问题”?
问题有两种:一种是「表面的问题」,也就是「现象」;另一种则是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」。
什么意思呢?我们来举个例子:
某公司的前台岗位流动率非常大,员工对于前台的评价也非常低,很多前台员工做了几个月就离职,这只能算是「现象」
而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」可能是:前台岗位的工作内容不明确、岗位要求与薪资不匹配、公司内部流程设置不合理等。不解决这些,招再多的人,也无法改变流动率高的现象。
发现「现象」,并发现「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」,才是发现问题的正确姿势。
就像你给别人做PPT,客户想让文字放大,也许你只改变字体的粗细和颜色,客户也觉得OK,因为「文字小」只是一个现象,而现象的本质,是「信息不够显眼」。
2.3 什么是好的解决方案?
当我们站在了观众的角度,也发现了观众真正关心的问题,最后一步,就是提出解决方案,那什么算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?
有3个方面:「原因」+「目标」+「计划」,也就是在回答3个问题:为什么这个方案是最合适的?这个方案会在什么时候产生多大效果?实现这个方案需要怎么做?
比如,我们拿「如何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」这一问题举例,一份好的方案,起码应该包含:
另外,也许你发现了,除了在组成上,包含原因+目标+计划以外,在描述上,使用一些具体的数据,会让方案的说服力大大提升,因为有数据,就代表这份方案经过了认真的计算。
好了, 以上就是一份好的PPT结构所包含的内容:「统一目标」→「找出问题」→「提出方案」。不知道对你有没有新的收获呢?
这篇文章,讲的不是如何「设计PPT」,更多的是如何「写PPT」,我也不确定是否把它讲明白了,也算是自己的一次探索尝试。
我一直觉得,如果一个PPT设计师,不仅能让PPT好看,也能让PPT的结构变清晰,说服力增强,甚至能帮助演讲人提升演讲的感染力,他才能称得上是一名「演示设计师」。这样的人,做什么都不会差。
希望我们都能变成这样的人。
如果有收获,请一定点个「在看」,因为这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力量。
感谢阅读,我们下一篇
很快再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