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感,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词儿。
我们就用几期《演示的诞生》,一起系统化地聊聊这个话题。
今天,先谈一下最基础的底盘。
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
看过很多教程,看过一些专业书,也看了很多优秀的设计
但是面对一页空白的PPT时,却没有头绪,不知道从何开始动手。
其实,有时候激发你灵感的,
就是几个优秀的案例。
从优秀的案例库中借鉴、总结规律,能很快的帮助你打开思维的任督二脉,让灵感如泉水喷涌而出。
不过「灵感案例库」,听起来并不新鲜。
作为一名设计师,谁还没有个灵感库?
比如我,一般在开始做PPT之前,我会找出相关的案例30-50张,包括配色、版式、创意点等等。
很多人听到后都有点震惊:
30-50张?一下子怎么可能找出这么多案例?
没错,其实困扰他们的,
并不是电脑当中没有存很多案例,而是:
很难「快速找出自己想要的案例灵感」。
我们平时从网上收集很多优秀的案例,时间久了,文件夹当中的作品越来越多,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案例,简直是大海捞针。
因为这些案例是零散的,直接全部堆放在一个文件夹中,不利于寻找和学习。
若按照某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规律整理起来,建立好框架,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与记忆效率。
这个通过一层层细分的框架系统,就是「灵感库的搭建」。
基本的灵感诉求,一般有4个:版式、风格、配色及手法。
所以灵感库的分类,一般也建议这4类:
- 版式灵感库
- 风格灵感库
- 配色灵感库
- 手法灵感库
版式灵感库
主流上,PPT的版式无非是以下这些种类,因此可以先分成以下几个大的类别。
比如想要制作一页含有观点表达的人物介绍页时,若建立好了版式灵感库,则可以快速定位到「人物介绍页」当中,找到合适的参考。
在灵感库中找到参考案例,如下:
提取版式构成信息,就可以方便以后替用在自己的内容当中。
若积累的案例足够多了,就可以进行文件夹的细分。
比如图表页版式,就可以再细分为:雷达图版式、柱状图版式、折线图版式、饼状图版式、表格图版式、数据图版式……
再比如结束页版式,可以根据呈现内容细分为:感谢词版式、标语版式、金句版式、二维码版式、联系方式版式、logo
呈现版式…… 以下为我的版式灵感库分类,可供参考:
风格灵感库
当遇到不熟悉的风格时,很难回想起来这个风格需要注意哪些细节。
解决这种问题的建议是搜集30个以上相关风格的案例,来分析思考如何做出这样的风格。
一下子找出这么多好的案例是比较难的,因此需要平时的积累。
将框架构建好后,用平时的碎片化时间把看到的好案例存入相应的分类当中。
要学习好一门技能,不能缺少系统的学习(推荐大家去看专业的设计书籍或系统的设计课程)。
对整个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再去不断完善与补充,要比盲目的学习的速度要快得多,并且遇到问题时会有更全面的思考。
例如常见的「科技风」的风格,
我将其拆分出其主要构成元素:
其中包括:
电路芯片、科技城市、科技线框、地球、科技球、机器、科技网格、宇航员、光效、星空等等。
在制作时用到其中的一至两种元素就能够营造很好的科技氛围了。
若和我一样使用「Eagle」这个软件的话,还可以在对应的文件夹右侧的【描述栏】中,写下对这种风格的总结。 以下为我的风格灵感库分类,可供参考:
配色灵感库
大部分人在接触PPT的初期,没有形成好的色彩审美,不能自己使用数值调出好看的颜色。
这时就建议多从优秀的作品中提取颜色,而不是自己调颜色,因此平时多收集优秀的配色案例是很有必要的。
例如要制作橙色主题的PPT,如果有充分的「橙色」案例分类:
从中借鉴提取,运用到设计当中,就可以做出这样的PPT:
随着这样的积累,在看了足够多的好的配色后,对颜色的敏感的也会越来越好,能看出哪些颜色是好看的,两种以上颜色搭配在一起能不能协调统一。
配色灵感库的分类按照色彩种类进行分类,比如红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绿色、蓝色及紫色。
其中的分类标准的关键不是看案例当中所用到的颜色有哪几个,而是画面当中使用面积最大、用处最关键的颜色数量。
随着基础色彩数量的增多,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颜色搭配,这时可以设置色彩数量上的分类,分成单色、双色、三色……
以下为我的配色灵感库分类,可供参考:
手法灵感库
手法灵感库的作用在于梳理知识,将零碎的各个知识串联起来,形成知识体系。
如何分类整理手法灵感库呢?
根据画面组成元素,PPT可拆分为背景、形状、文字及图片,因此可以为每一部分建立对应的文件夹。
以这个案例为例:
将这个案例进行拆解,各部分的设计,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?
- 在文字上:有文字的设计、文字的排版;
- 在形状上:有各个形状的使用方法,例如点、线、圆形、三角形、矩形及平行四边形;
- 在背景上:有背景的风格选择与背景的处理手法;
- 在图片上:有图片的展示和图片的处理手法,其中每一个部分还可以继续细分;
- ……
所以手法灵感库的建立实际上也是自己设计知识系统化、框架化、扩大化并且会动态化调整的过程,会随着所见到的知识点不断优化。
比如,从基础分类来说,在手法灵感库中分文字、形状、图片3个大的文件夹:
若从读书、看教程中学到了一个设计技法是属于三者之一的,则可以在对应的文件夹中再细分文件夹。
若不属于这三者,或囊括了其中两种的范畴的,可以另外新建一个文件夹。
比如老秦的这篇文章:
OK插件在PPT中可以制作极坐标的效果,而极坐标是处理图片的一种手法。
那么就可以在「图片」这个大的文件夹当中细分「极坐标」这一个细分文件夹:
如果在之后的学习中学到了其他的图片处理方式,就能继续在「图片」这个大的文件夹中继续细分。
再比如我在书中学到排版的四大原则:对齐、重复、对比、亲密性。
这是属于「排版」的,那么可以建立一个文件夹为 「排版」。
如果主要是看重文字的排版,则可以将其归纳到「文字」这个文件夹中:
如果是以排版的概念来看,它是排列文字和图片等信息,因此位于「文字」与「图片」之外,也可以这么分类:
因此,分类的方式有很多,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逻辑来分,没有绝对的唯一答案。
随着知识的学习,对于各个知识的联系也会有新的认识,知识结构也会不断更新,那么你的灵感库也可以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,逐步完善与优化。
以下为我的手法灵感库分类,可供参考:
最后,再提醒一点,拿到导图后,不建议依葫芦画瓢去用到自己的灵感库中,建议自己通过学习慢慢建立与丰富。
在灵感库的细分搭建时,经常可能无法一步到位。
在涉及到知识盲区时可以放在「待整理」的分类中,等知识面拓宽了,再归纳到相应的文件夹当中。
学习任何一项技能,包括设计,最重要的就是要总结规律、经验。如何做科技风的PPT,如何做人物介绍,如何做内容排版......
这一个个问题,就是当你做PPT时需要解决的问题,而分类整理,建立灵感库,就是将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都总结起来。
当这一个个问题累计起来,就会形成一个网络,相互有联系,相互产生影响,而建立灵感库的过程,就是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。
最缺的就是自己整理的灵感库了
也不会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有这水平
讲的真好
看思维导图,学素材管理方法。
思维导图不错!